廣西豬場用發酵香蕉秸稈開辟降本增效新路徑
在生豬養殖飼料成本高企的當下,如何破解 “養得多虧得多” 的困局,成為千萬養殖戶心頭的難題。而在廣西欽州浦北縣,養殖戶黎先生卻憑借一項 “就地取材” 的創新實踐,在豬價低谷期依然實現了盈利 —— 他將當地廢棄的香蕉秸稈經科學發酵后作為飼料喂豬,不僅大幅降低了養殖成本,更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的養殖新路。
困境中尋機:香蕉之鄉的 “廢棄物” 潛力
廣西欽州浦北縣素有 “中國香蕉之鄉” 的美譽,每年香蕉成熟采摘后,大量的香蕉莖稈隨之產生。這些莖稈除少量被粉碎還田外,絕大部分都被當作廢棄物直接丟棄,不僅浪費資源,還可能造成環境負擔。從事生豬養殖多年的黎先生,對此感受尤為深刻:“這幾年飼料價格一路漲,生豬行情卻起起落落,養殖效益越來越低,大家都在愁怎么把成本降下來。”
一次偶然的機會,黎先生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為《添加香蕉莖稈渣對育肥豬生長性能影響的研究》的文獻。該研究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團隊完成,結果顯示:在育肥豬飼料中添加發酵香蕉莖稈渣青貯飼料,雖育肥豬增重略低于對照組,但料肉比降低了 4.73%,每千克增量可節約精飼料成本約 0.45 元。這一發現讓黎先生眼前一亮:“咱們這里最不缺的就是香蕉秸稈,要是能變廢為寶當飼料,成本不就能降下來了?”
科學破題:破解香蕉秸稈的 “飼喂密碼”
然而,香蕉秸稈并非直接就能成為優質飼料。黎先生在與助農技術老師溝通后了解到,香蕉秸稈的成分特性給直接飼喂帶來了諸多挑戰:其富含纖維素、半纖維素等難降解有機物質,且含有一定量的單寧;而生豬作為單胃動物,胃內缺乏內源性纖維素酶,直接飼喂輕則導致消化率極低,重則可能引發腸胃疾病。
“必須通過科學發酵處理,才能讓香蕉秸稈成為安全有效的飼料。” 技術老師的建議明確了方向。核心解決方案是采用 99 多功能飼料發酵劑這種酶菌結合飼料發酵劑進行預處理,通過微生物與酶制劑的作用分解粗纖維、降低單寧危害,同時提升飼料適口性和營養價值。這一過程,正是破解香蕉秸稈 “飼喂密碼” 的關鍵。
實踐出真知:發酵香蕉秸稈的 “操作指南”
在技術老師的指導下,黎先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香蕉秸稈發酵流程,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科學細節:
操作其實很簡單,只需將1包 99 多功能飼料發酵劑、100公斤玉米粉、2公斤食鹽加入1噸粉碎的香蕉秸稈中,進行簡單混合填入發酵池或容器中,必須層層壓實,并采用至少雙層膜密封頂部和采料側面,確保嚴格密封。根據氣溫不同,密封發酵 7-15 天,當秸稈散發出濃郁酒香味時,便意味著發酵完成。
在飼喂環節,需根據豬的生長階段調整比例:小中豬按 5%-10% 的比例與全價飼料混合飼喂,大豬到出欄階段則可將比例提高至 20% 左右。發酵后的香蕉秸稈因含有有機酸,散發著獨特的芳香,有效掩蓋了飼料中的不適氣味,大大提升了豬的采食意愿。
多重效益顯現:降本、生態與共贏
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,發酵香蕉秸稈的優勢逐漸凸顯。從養殖效益看,發酵后的香蕉秸稈適口性和消化率顯著提升,其中豐富的纖維素和微量元素能為生豬提供均衡營養,促進豬群健康生長。更關鍵的是,飼料成本大幅下降 —— 按照黎先生的測算,結合研究數據,每頭育肥豬每天添加 0.5 公斤發酵香蕉秸稈,就能在增重過程中持續節約精飼料成本,在豬價低迷期為盈利 “托底”。
從生態效益看,原本被丟棄的香蕉秸稈變身為優質飼料,實現了 “變廢為寶”,減少了農業廢棄物污染,構建起 “香蕉種植 - 秸稈利用 - 生豬養殖” 的循環農業模式。而在社會效益層面,黎先生的成功實踐也帶動了周邊養殖戶。他毫無保留地分享發酵技術,越來越多的豬場加入到 “秸稈發酵喂豬” 的行列中,在當地掀起了一股綠色養殖熱潮。
循環農業的啟示:小秸稈里的大文章
黎先生的故事,不僅是一個養殖戶的個體創新,更折射出循環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。在農業資源豐富的地區,像香蕉秸稈這樣的 “廢棄物” 還有很多,只要用科學的眼光發掘價值、用技術的手段激活潛力,就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。
在生豬養殖面臨轉型升級的今天,降本增效不能只靠 “等行情”,更要靠 “謀創新”。黎先生用發酵香蕉秸稈喂豬的實踐證明:立足本地資源,擁抱科學技術,就能在養殖困境中找到破局之道,讓綠色養殖、循環養殖成為養殖戶的 “盈利密碼”。這不僅是對 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 理念的生動踐行,更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鮮活樣本。
- 上一篇:養鴨水體污染難題輕松破!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的運用實現生態養殖雙贏 [2025-07-12]
- 下一篇:【視頻】“環保小衛士” 益生菌:從源頭解決養豬臭味難題 [2025-07-1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