欽州黃老板的養鴨增效記:玉米粒搭配鴨鵝益生菌的生態養殖實踐
在欽州的養鴨圈,黃老板的名字逐漸被同行熟知 —— 這位有著五年養殖經驗的養殖戶,通過巧妙搭配玉米粒與鴨鵝專用復合益生菌,不僅解決了傳統養殖中糞便腥臭、料耗高的難題,還讓鴨群成活率提升了近 15%,一年下來純利潤增加了近 8 萬元。他的成功實踐,為當地水禽養殖提供了一套可復制的生態養殖方案。
傳統養殖的困境:高耗低效與環境難題
黃老板的鴨場存欄量常年維持在 3000 只左右,以養殖肉鴨為主。過去,他沿用傳統飼喂方式,主要以玉米粒搭配少量豆粕作為飼料。這種模式雖然成本相對較低,但問題卻不少:
料耗居高不下:鴨群對玉米粒的消化吸收不完全,糞便中常能看到未消化的玉米粒,每只鴨從雛鴨到出欄的飼料消耗高達 8.5 公斤,料肉比達到 2.8:1,遠超行業平均水平。
環境惡臭難消:鴨糞水分大、腥臭刺鼻,尤其在夏季,養殖場 50 米外都能聞到異味,蒼蠅成群,不僅影響周邊環境,還導致鴨群頻繁出現腸道問題,每月光是抗生素開支就超過 3000 元。
成活率不理想:雛鴨階段的腸道疾病頻發,成活率僅能維持在 85% 左右,后期出欄的鴨肉品質也因藥物殘留受到收購商壓價。
“那時候每天都在清糞、消毒、喂藥,錢沒賺多少,人累得夠嗆。” 黃老板回憶道,直到 2024 年初,他在當地養殖技術交流會上了解到鴨鵝專用復合益生菌,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了調整。
關鍵調整:玉米粒與益生菌的科學搭配
黃老板選擇的鴨鵝專用復合益生菌,是南寧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復合微生物制劑,其核心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、乳酸菌、酵母菌及多種復合酶。結合產品特性,他制定了一套針對性的飼喂方案:
飼料配比優化
保持玉米粒占比 70% 的基礎上,按每 2 噸飼料添加 1 包(1kg)益生菌的比例混合,每日分早晚兩次飼喂。雛鴨階段(0-4 周)額外增加益生菌用量至 500 克 / 噸,確保腸道菌群快速建立。
活化處理提升效果
每周選取 2 天,將益生菌與等重紅糖混合,加入 20 倍 35℃溫水活化 1 小時后,均勻噴灑在玉米粒表面,晾至半干后投喂。這種方式讓益生菌活性提升 30%,鴨群采食積極性明顯提高。
環境協同改善
配合益生菌使用,每周用 “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劑” 對鴨舍噴灑 1 次,同時在糞污堆積區撒播少量益生菌粉末,加速糞便分解。顯著成效:從 “治病” 到 “養身” 的轉變
使用這套方案 3 個月后,鴨場的變化讓黃老板驚喜不已:
料耗大幅下降:鴨群對玉米粒的消化吸收率顯著提高,糞便中未消化的顆粒減少 90%,料肉比降至 2.3:1,每只鴨出欄成本降低 1.2 元,3000 只鴨每月節省飼料開支近 4000 元。
環境煥然一新:鴨舍氨氣濃度下降 60%,蒼蠅數量減少 80%,周邊村民再未投訴過異味問題。糞便堆積區的有機質分解速度加快,原本需要每周清理的糞污,現在 10 天清理一次即可。
健康與品質雙提升:雛鴨成活率從 85% 提升至 98%,腸道疾病發病率幾乎為零,抗生素使用量減少 90%,每月藥品開支降至 300 元以內。出欄鴨肉的腥味減輕,肉質緊實,收購價每公斤提高 0.8 元,僅此一項每月多增收近 6000 元。
“以前總覺得益生菌是‘錦上添花’,沒想到是‘雪中送炭’。” 黃老板算了一筆賬,扣除益生菌的成本后,每月純利潤比之前增加 6000-7000 元,一年下來多賺了近 8 萬元。如今,他的鴨場已成為當地 “生態養殖示范戶”,不少養殖戶專程來取經,學習玉米粒搭配益生菌的低成本養殖模式。
經驗總結:益生菌使用的核心要點
黃老板的實踐也為其他養殖戶提供了寶貴經驗:
堅持連續使用:益生菌建立腸道菌群需要時間,至少連續使用 2 周才能看到明顯效果,切忌中途停用。
靈活調整用量:根據鴨群生長階段和季節變化調整用量,高溫季節或疾病高發期可適當增加 10%-20%。
配合基礎管理:益生菌不能替代清潔、通風等基礎養殖管理,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用。
從傳統養殖的 “被動治病” 到生態養殖的 “主動養身”,黃老板的故事證明:在玉米等基礎飼料中科學添加益生菌,不僅能降低養殖成本,更能實現環境友好與效益提升的雙贏,這正是現代水禽養殖的發展方向。
技術咨詢與產品購買請聯系我們專業的獸醫技術員:梁榮梅15878778381(微信同號)
- 上一篇:小雞拉稀是怎么回事?怎么治? [2025-08-05]
- 下一篇:【視頻】 飼料漲價不用愁!這家豬場靠“構樹葉+發酵劑”逆襲,降本增效#發酵構樹 #養豬 #養豬技術 [2025-08-05]